中新網北京5月12日電(記者 孫自法)多位指紋、掌紋等皮紋學研究專家12日相聚一堂展開研討時指出,指紋技術是中國古代早于四大發(fā)明的另一項偉大發(fā)明,在中國廣泛應用于各類契約文書約1000年后傳到西方,以其簡單、準確認定人的身份,引起了世界警察工作的一場革命。
由北京市東方科奧人類智力潛能研究所組織主辦的首屆皮紋學與認知能力相關研究研討會當天在北京舉行,中國刑事科學技術委員會副主任劉持平教授參與研討時說,對指紋遺傳的研究,是人類認識自然、認識自我的一種探索,中國古代先民早就對指紋開始研究和認識,《黃帝內經》上面就有過相關記載。
中國在唐代時國家的、民間的契約,法律就規(guī)定要加蓋指紋“按指為契”,并且已是相當普遍和成熟地應用,然后在1880年左右傳到西方,引起英國、德國科技工作者的重視,當時全世界都缺少怎么認定人的身份的手段,沒想到中國的指紋技術會如此簡單、準確來區(qū)別出人與人的不同,第一步引入到警察工作,引起了世界警察的一場革命。
中國刑事科學技術委員會主任趙向欣認為,關于指紋的研究,在中國有悠久的歷史,新疆博物館就藏有古代遺囑、買賣人口、契約文書等摁指印的原件,這說明中國古人很早就運用到指紋技術了。
“皮紋學的核心是遺傳學,是一個人體表征的遺傳學表現(xiàn)”。從事遺傳學和皮紋學研究40多年、中國遺傳學會皮紋研究協(xié)作組創(chuàng)建者之一的李崇高教授被業(yè)內譽為中國“當代皮紋學泰斗”,他指出,所有染色體疾病都會產生皮紋有異常的表現(xiàn),不要忽視皮紋的小異常,小異常背后往往隱藏著很大的異常,這就是開展皮紋學研究的醫(yī)學意義:染色體異常會導致產生皮紋異常,通過皮紋異常也可以反過來推斷可能有染色體異常。
專家們在會上還特別強調,包括指紋技術在內的皮紋學研究與看手相算命行為有質的區(qū)別,兩者絕不能混為一談。劉持平稱,現(xiàn)在的指紋遺傳研究,只限于研究先天的遺傳性狀,而傳統(tǒng)手相學雖然也是中國古代先民對指紋的一種探索,是在當時科技條件水平下的一種認識,里面攙雜著很多由于歷史因素造成的非科學成分的東西,譬如手相學中提到官運、財運、桃花運等,它不是由遺傳決定,也不能通過指紋確定,把它和指紋聯(lián)系在一起,當然是無稽之談。另外,現(xiàn)代指紋遺傳研究建立在統(tǒng)計學基礎上,這也是和手相學的一個原則性區(qū)別。
趙向欣直接了當?shù)刂赋?,皮紋測試的科學依據(jù)是經過大量的統(tǒng)計數(shù)據(jù)抽取出來,對皮紋測試的研究中外都進行了很久,它和大街上算命的、看手相的完全“是兩碼事”。
“看手相與皮紋學的關系,同占星術與天文學的關系一樣”。東方科奧人類智力潛能研究所所長翟桂鋆研究員稱,皮紋學真正研究者主要集中于醫(yī)學、遺傳學、體育、公安等工作領域,人類進化的變化信息都藏在皮紋中,隨著人類皮紋學研究的不斷深入,所有奧秘最終都將有望被揭開。劉持平說,指紋不亞于是人類自身的又一本“天書”,目前對指紋遺傳的研究仍處于一個起步階段,未來任重而道遠。
多年來一直從事指紋生物識別研究的鄧國強博士則提醒說,利用指紋在生物識別方面具有唯一性、終身不變性、便捷性等3個最主要特征,指紋采集技術產品已經成熟,也肯定會走進千家萬戶,但指紋識別技術“一定不能成為某些商人牟取暴利的一個借口”。
多位指紋、掌紋等皮紋學研究專家12日相聚一堂展開研討時指出,指紋技術是中國古代早于四大發(fā)明的另一項偉大發(fā)明,在中國廣泛應用于各類契約文書約1000年后傳到西方,以其簡單、準確認定人的身份,引起了世界警察工作的一場革命。